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共有131个学区,覆盖12个区、1053所法人学校,占到中小学总数的64.6%。目前已有逾六成中小学纳入学区范围,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完善。下一步,北京将继续新增建设一批优质校,把一批新建校纳入名校集团内,强化名校的辐射作用。
这是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在今天举行的北京市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工作推进会上介绍的。他表示,自2016年,北京市教委积极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等区域扩优改革,全市各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分别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学区实践模式和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北京市教委主要采取了加大市级经费支持力度、开展全市现状调研、加强项目研究和实践指导和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四项措施,保障了区域扩优改革成效。
他称,根据调研显示,学区制改革有利于缓解择校矛盾,保障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拓展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办学格局;强化统筹协调,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
截止目前,北京市共有学区131个,覆盖12个区、1053所法人学校,占中小学总数的64.6%。平均每个学区规模为8所学校,学区在校生总数96.8万人,平均每个学区在校生7400多人。
为了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会上启动新增优质学校建设计划以及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新增优质学校建设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各区为主,通过区域内进一步资源整合进行建设,比如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涉及40余所;一批是属于城区对口支持郊区办学,主要由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区来支持远郊区;还有一批为市教委统筹规划建设,将在新城重点功能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规划建设一批优质学校。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则是31所城区优质校与通州区31所学校开展手拉手关系。
工作推进会上,区教委、学区、教育集团和学校等不同层面的8个代表还分别从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形态、职能定位、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和工作开展等方面做了总结交流。(完)